懸浮物自動監測儀是水質在線監測系統中的關鍵設備,其核心部件——光學傳感器(通常采用激光或紅外散射原理)的潔凈度直接決定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傳感器在長期運行過程中,其光學窗口極易被水中的藻類、微生物、油脂、淤泥等污染物附著,形成污垢,導致測量值出現嚴重偏差(通常表現為讀數持續偏高或異常穩定)。因此,建立科學、有效的傳感器除污方法至關重要。本文將系統介紹幾種常用的除污方法與操作要點。 一、 主要除污方法 根據污染物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可選擇以下一種或多種方法組合進行清洗。 1、機械清洗法 這是最基礎、最常用的物理清洗方法,適用于附著不緊密的軟性污垢(如淤泥、藻類)。 操作步驟:斷電后,將傳感器從水中取出。用柔軟的無絨布、海綿或軟毛刷蘸取少量清水或溫和的洗滌劑溶液,輕輕擦拭光學窗口表面。避免使用硬物(如刀片、鋼絲球)刮擦,以免在窗口上留下永久性劃痕,破壞光學精度。 優點:簡單、快捷、成本低。 缺點:對于硬質水垢或頑固生物膜效果有限,且需要人工干預。 2、化學清洗法 針對油脂、生物粘泥、礦物水垢等頑固污染物,需借助化學清洗劑。 清洗劑選擇: 溫和清洗劑:低濃度的中性或弱堿性清洗劑(如稀釋的洗潔精溶液)可用于清除一般油污和有機物。 酸性清洗劑:稀鹽酸或檸檬酸溶液(通常濃度為5%左右)能有效溶解碳酸鈣等礦物水垢。使用后必須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避免酸液腐蝕傳感器部件。 專用清洗劑:許多儀器廠商會提供配套的專用清洗液,其配方針對傳感器材質和常見污染物設計,安全性和有效性最高,是首選方案。 操作步驟:將傳感器浸泡在清洗液中片刻,或用蘸有清洗液的軟布輕輕擦拭,之后必須用超純水或清水徹底沖洗,確保無任何化學殘留。 3、超聲波清洗法 對于有精細結構或極其頑固的污垢,可采用超聲波清洗。 操作步驟:將傳感器的光學窗口部分浸入盛有清水或溫和清洗劑的超聲波清洗槽中,通過超聲波產生的高頻振動波使污垢層脫落。 優點:清洗徹底、無接觸、無損傷。 缺點:需要專用設備,且必須確認傳感器的防水等級和材質能否承受超聲波,操作前務必查閱儀器手冊或咨詢廠家。 4、 自動清洗系統 為減少人工維護,現代高端懸浮物監測儀常集成自動清洗功能。 刮刷式:傳感器自帶一個由電機驅動的刮片或刷子,按預設周期自動旋轉,刮除光學窗口上的污物。 超聲波式:傳感器內部集成超聲波振子,定期啟動,利用空化效應震碎并清除附著的污垢。 優點:可實現無人值守、定期自動清潔,極大保證了數據連續性和準確性。 維護要點:需定期檢查自動刮刷片的磨損情況,并及時更換。 對懸浮物自動監測儀傳感器進行定期、科學的除污保養,是保障水質數據“真、準、全”的生命線。結合污染物類型,靈活運用機械、化學及自動清洗方法,并嚴格遵守安全規范,能有效延長傳感器使用壽命,確保監測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為水環境保護決策提供堅實可靠的數據支撐。
本文連接:http://m.jdwr.com.cn/newss-4016.html
|